帕拉育的新計劃引發醫界人士憂慮,認為疫情難以在四個月內控制下來,反對黨也批評此舉是「拿泰國人的生命作賭注。

此外,若學生為多人分租家庭式住居,則只能由簽約的人申請租屋補貼,如此一來,真正需要補貼的學生很可能不符申請資格而未能即時受到協助。其中,教育部日前公布,將補助公私立大專院校紓困經費,具有國內大專院校學籍的我國國民可向就讀學校申請,並由學校審核認定補助。

戴假睫毛对眼睛有害吗 假睫毛会伤害真睫毛吗

校外住宿租金紓困補貼:依受疫情影響學生租屋所在縣市區域,每月補助校外住宿租金1200元至1800元,一次核發3個月。而輔大學生會有和學校協調,若其他文件備齊,部分證明可以在日後補件,其他學校也多有相關配套措施讓學生能補件辦理。若要申請補助,學生必需檢附校外宿舍租賃契約影本及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對此,輔仁大學學生會長黃亭偉受訪時指出:「只要勞雇雙方有提供資料,家教學生也可以申請」。此外,H的家教工作在6月初就停課,若是6月底的紓困還要回頭和雇主調資料,「怎麼可能去跟(家教)媽媽說?」H認為,這是相當不近人情的作法。

延伸閱讀: 台灣COVID-19疫情最新疫情與變化(持續更新) 730萬人可領現金補助,但其他受疫情衝擊卻被遺漏的「紓困孤兒」呢? 【圖表】「紓困4.0」來了:家庭、個人、產業補貼如何申請?中央、六都總整理 【圖表】勞工紓困貸款6/15開放申請,最高可貸10萬元。黃亭偉表示,確實有學生因為人在台北、無法返鄉辦理文件,或者文件必須在上班時間申請,時間難以配合,所以無法拿到證明。泳裝、晚裝展示環節全部取消,改爲自選服飾展示環節。

首先限定要求某一種性別讓其符合一個想像這種觀點就已經非常落後——就連曾經專門針對異性戀男性的《粉雄救兵》,在15年後重開的版本中也去除了這一性別限定,改名爲《Queer Eye》,改造者也包括女性和男同性戀等。Photo Credit: ViuTV《造美人》 選美的進步 人當然可以追求美麗,通過提升外型而讓自己感到舒適、自信也是一件毫無問題的事,問題在於在公共平台上提倡女性必須追求美麗,不追求美麗者就可以合理地被批評身體。而這其實是全球競賽類綜藝節目的通病:競爭與努力當然是並存的,但一旦涉及男選手的比賽情節,必然更強調熱血、團結、共同努力、團魂,讓人滿心感動。那個畫面如此動人,是兩人在分享了外貌焦慮對於女性的共同困擾之後,自然產生的一種很溫暖的girls help girls的力量。

可惜ViuTV可能意識不到,這種編排早就不是國際電視節目的選擇,而被進步價值影響的年輕觀衆,更願意在節目中看到女性互助、女性力量的展示等。女性追求美麗在這個節目上變成了一種應然正義,作爲女性應當爲了美麗努力,如果不夠「努力」也行,那麼被評論爲醜女人、被body shame(身體羞辱)也是應該的。

戴假睫毛对眼睛有害吗 假睫毛会伤害真睫毛吗

韓國自2013年開播的整容綜藝《Let美人》,會選擇因容貌缺陷而自小遭遇歧視的男男女女,通過改造外貌,改帶給他們自信。我想問題的關鍵還是價值觀:這是一檔開宗明義要鼓勵、鞭策女人追求外型美麗的節目。但沒有——主持人開宗明義的「追求靚係女人一生嘅事業」已經決定了主題,而與大改造同時進行的,是這12名女性的選美比賽。哪怕經歷了這些改革,大衆並沒有停止對選美比賽性別意識的拷問,喜劇新聞節目《上週今夜秀》就慘無人道地批評了美國小姐比賽某些虛僞的改變。

但以ViuTV綜藝處理女性議題的風格,未來還會給這種力量多少空間和鏡頭,確實很難想像。選美比賽這一自上世紀20年代由西方發起的競賽自身早已被認爲是性別歧視的代名詞,80年代西方女權運動時曾有不少討論,在此不再贅述。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2020年「美國小姐」Camille Schrier在才藝環節中表演化學實驗。而一旦碰到女選手,當然是要鼓勵她們勾心鬥角、互扯頭髮,好像女性就天生被社會鼓勵因爲容貌和男性而互相競爭。

而香港的《造美人》選美,還停留在泳裝展示、嘉賓批評受訪者作爲女人儀態的階段,仿似後宮老宮女訓練秀女,可是,大清已經亡了呀。而平民和公主之間有時就身份開的玩笑,則被節目組大肆剪輯強調,想讓觀衆留意其中的暗湧

戴假睫毛对眼睛有害吗 假睫毛会伤害真睫毛吗

Photo Credit: ViuTV《造美人》 選美的進步 人當然可以追求美麗,通過提升外型而讓自己感到舒適、自信也是一件毫無問題的事,問題在於在公共平台上提倡女性必須追求美麗,不追求美麗者就可以合理地被批評身體。哪怕經歷了這些改革,大衆並沒有停止對選美比賽性別意識的拷問,喜劇新聞節目《上週今夜秀》就慘無人道地批評了美國小姐比賽某些虛僞的改變。

文:孫小椒 其實關於形象改造、甚至整容的節目早有不少,ViuTV的綜藝《造美人》並不是什麼驚天創新:早在2003年,美國的電視台就有由5名同性戀男子爲異性戀男子由髮型、服裝造型、家居等各方面改造的《粉雄救兵》(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並在2018年於Netflix播出新版。Photo Credit: ViuTV《造美人》 「追求靚係女人一生嘅事業」 但《造美人》還是引來了觀衆在性別意識問題上的很多批評。而香港的《造美人》選美,還停留在泳裝展示、嘉賓批評受訪者作爲女人儀態的階段,仿似後宮老宮女訓練秀女,可是,大清已經亡了呀。那個畫面如此動人,是兩人在分享了外貌焦慮對於女性的共同困擾之後,自然產生的一種很溫暖的girls help girls的力量。而這其實是全球競賽類綜藝節目的通病:競爭與努力當然是並存的,但一旦涉及男選手的比賽情節,必然更強調熱血、團結、共同努力、團魂,讓人滿心感動。我想問題的關鍵還是價值觀:這是一檔開宗明義要鼓勵、鞭策女人追求外型美麗的節目。

但以ViuTV綜藝處理女性議題的風格,未來還會給這種力量多少空間和鏡頭,確實很難想像。首先限定要求某一種性別讓其符合一個想像這種觀點就已經非常落後——就連曾經專門針對異性戀男性的《粉雄救兵》,在15年後重開的版本中也去除了這一性別限定,改名爲《Queer Eye》,改造者也包括女性和男同性戀等。

正如我一位朋友所說,節目如果要顯得稍微意識進步一點,最偷懶的方法大可同時加入一些男性選手,已經可以規避節目中很多的性別意識問題。倒是自2018年,美國小姐組委會宣佈改革,不再以相貌、身材等外型條件爲基準。

女性追求美麗在這個節目上變成了一種應然正義,作爲女性應當爲了美麗努力,如果不夠「努力」也行,那麼被評論爲醜女人、被body shame(身體羞辱)也是應該的。問題不在於提倡整容,事實上對於社會上目前對整容的污名和妖魔化來說,我想有一個節目來挑戰一下這種想法可能也不是壞事,《Let美人》同樣也提倡這種身體自主處置的權利。

例如同樣曾是熱播綜藝的中國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宣傳的主題緊扣girl power,大談30歲以上的女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最終卻還是落到30歲以上還是要漂亮的註腳上。girls help girls 節目另一個趨勢是喜歡強調選手之間的雌性競爭和敵意,製造矛盾。Photo Credit: ViuTV《造美人》 進步與保守的奇怪縫合 當然,性別價值進步是一本混亂的帳:在這個時代,很多與女性相關的事物,你又不可否認它們在頑固同時又有進步的部分,是一種進步與保守的奇怪縫合,而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商業化大衆流行作品中。例如迪士尼女主角轉型運動,某些迪士尼公主儘管在影片中處處體現對個人價值的人生追求,最後卻依然以婚姻爲大團圓結局。

去年的美國小姐冠軍是一名理工在讀博士,才藝展示環節是穿大白掛在做實驗展示過氧化氫的催化分解,而評委之一正是新版《粉雄救兵》的改造顧問。第一集開播五分鐘不到,女性主持人一字一頓的那句「我相信追求靚係女人一生嘅事業」爲節目定下基調,兩個女性主持大談女人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扮靚」上面也不爲過。

節目加重受歡迎度帶來的階層感,把選手分爲「公主組」和「平民組」,平民要爲公主端茶倒水,拍攝時8個人擠在電梯間大小的無冷氣房間中,椅子都沒有,只能坐在地上。可惜ViuTV可能意識不到,這種編排早就不是國際電視節目的選擇,而被進步價值影響的年輕觀衆,更願意在節目中看到女性互助、女性力量的展示等。

但沒有——主持人開宗明義的「追求靚係女人一生嘅事業」已經決定了主題,而與大改造同時進行的,是這12名女性的選美比賽。選美比賽這一自上世紀20年代由西方發起的競賽自身早已被認爲是性別歧視的代名詞,80年代西方女權運動時曾有不少討論,在此不再贅述。

韓國自2013年開播的整容綜藝《Let美人》,會選擇因容貌缺陷而自小遭遇歧視的男男女女,通過改造外貌,改帶給他們自信。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2020年「美國小姐」Camille Schrier在才藝環節中表演化學實驗。節目內容是選擇12個不同外型資質的女性,把她們丟進訓練營「造美人」,不但要幫助她們變美貌,而且要她們最後比拼美貌,分一個成王敗寇,節目挑選過程中,不僅找了一批「毒舌觀衆」對選手身體各個部位品頭論足,主持人和嘉賓也充斥著諸如「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你認爲她在美貌這件事上夠不夠努力」、「是不是太hea(頹廢)」,這樣的對話。節目組的撥火截至第三集還是沒有效果,選手之間的關係還是不錯(我知道總有一天它會得償所願的),事實上我覺得頭三集最好看的部分,不是節目設計的矛盾,而是兩個選手在後台,其中一個在臺上訴說自己的容貌焦慮之後,另一個選手在後台安慰她,袒露自己很明白這種感覺,因爲也曾經歷過一段模特兒生涯處處碰壁、找不到工作,而產生外貌自卑的痛苦狀態,二人相擁而泣。

泳裝、晚裝展示環節全部取消,改爲自選服飾展示環節。而平民和公主之間有時就身份開的玩笑,則被節目組大肆剪輯強調,想讓觀衆留意其中的暗湧。

而一旦碰到女選手,當然是要鼓勵她們勾心鬥角、互扯頭髮,好像女性就天生被社會鼓勵因爲容貌和男性而互相競爭湯米根據統計資料,台灣今年會成為毛小孩比真小孩還多的國家,養貓貓狗狗的人越來越多,網路上也出現各種各樣的寵物討論社團。

這些社團有些和樂融融,互相發送自家毛小孩的可愛照片,但也有些比較「專業」的討論區,裡面雖然充滿老手和專家,但遇到初學者問問題時,常會出現有如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內容,質疑沒做功課、沒有用心,甚至淪為批評和攻擊這些社團有些和樂融融,互相發送自家毛小孩的可愛照片,但也有些比較「專業」的討論區,裡面雖然充滿老手和專家,但遇到初學者問問題時,常會出現有如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內容,質疑沒做功課、沒有用心,甚至淪為批評和攻擊。